眼下,在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,春茬西葫芦开始上市。对于种棚户王芳来说,智能大棚减轻了劳动强度,让种植更加容易,也让她有了更加稳定的期待。

长260米、高7米、占地13.5亩,这样的蔬菜大棚,王芳和丈夫单提敏承包了一个。上午9点半,王芳迈步进棚时,单提敏已经给智能喷洒机配好营养液,王芳换好采摘服、打开手机、连接蓝牙音响,在音乐声中开始了一天的忙碌。

“刚接手这个大棚的时候,我就把音响拉到我们种植园里,每天早上把棉被卷起来以后,在棚里放上一两个小时的音乐,自己听着也舒服,心情也好,干活也有劲。”王芳说,她觉得人听听音乐心情会更加愉悦,蔬菜听听音乐长势也会更好。

成为种棚户前,夫妻俩在村头干餐饮。2020年,西单村收回集体土地、流转部分村民土地,建了四十多个现代化智能大棚。这些大棚按照统一标准建设,每个投资50万元,面积是传统大棚的8倍。王芳一听“智能”“大”几个字,动了心。不过,也正是因为“大”,让单提敏直摇头。

“太累了,这么大的个地方,五六个人都干不过来,原先我们又没干过,从头开始干一个新行业太难了。”

但是王芳不这么认为。在村里组织下,她参观了周边的“大棚经济”先进村。回来后,就偷偷报了名,成了第一批“吃螃蟹”的人。

自动放风机、水肥一体机、自动卷帘机、自动打药机等智能化设备,大棚里一站式配齐,省时又省力。在手机上一点APP,在家也可以操控大棚。王芳说,智能化让她这个“门外汉”瞬间成为“专业人士”。

大塘有水小塘满。建起大棚的西单村,又建立起专业化的产业运营模式,通过实施“四个统一”,即“建设统一”“种植统一”“技术统一”“销售统一”,解决了育苗、收购等蔬菜种植上下游难题,种棚户们只管种好棚就能有收益。

“第一年种植西葫芦,产量在9万公斤左右,相对来说产量低一点,但价格好也没少挣钱。”王芳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现在种植的西葫芦每年的总产量在12万公斤左右,年产值接近30万元,再加上种一季五彩椒十几万元的收入,一年的毛收入在40多万元。

稳定的收益,让越来越多村民回村投身农业。王芳说,未来她还想再要几个大棚。

上一篇:宁县:备足农资 春耕生产“接地气” 下一篇:“社区小菜场”来了,每周2次送时令蔬菜到居民家门口